近日,知名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发布《2020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分析报告,针对支付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市场环境、产业分析、案例解读、行业前景与发展建议等。
报告显示,目前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始逐渐进入转型深水区,2019年成为了行业深化变革元年,不管是平台型巨头还是独立的第三方收单机构,均开始进行产业互联网的布局,纷纷开始尝试从传统的支付企业向B端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型。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家支付机构对B端市场的争夺必将暗流涌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增速放缓存量融合,支付机构开启转型变革
2019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相较于2018年继续稳定增长,但增速已连续两年下降。
2018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707526.8亿元,年增长率达到56.5%,但相较于2017年208.7%的年增长率仍然有着显著的下滑,而2019年增速继续下滑至20%。
易观分析认为,基数较大为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随着衣食住行等高频场景被逐一覆盖,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商业基础工具。在国内用户基数已经到一定量级的基础之上,用户还不断受到红包、打折促销以及跨行业、跨场景联动的激励。支付工具的流量入口坐拥和商业基础设施定位被进一步夯实。
增速放缓的同时,支付领域存量市场也同时进行着存量博弈和融合。
支付是场景行为极强的业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在打车、外卖、共享单车、便利店等高频支付场景展开激烈竞争,支付机构不断布局多元化场景。但是面对线上线下复杂的交易环境和支付场景,支付巨头也并非无所不能和赢家通吃。
移动支付的快速下沉,支付机构开始对场景更加精准的深度服务挖掘。
随着移动支付场景渗透的提升,部分支付机构业务线条逐渐拓展至医药、美妆、生鲜、母婴、教育、交通、校园、农产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同时在短视频、直播、保险等行业也加大了开拓力度。
头部支付机构支付宝持续推广数字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类产品交易规模;腾讯金融也利用微信社交优势,加强转化效率,提高商业交易。要想占据场景的绝对优势,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外还需要一点对B端的执念,才能在行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发挥更多的商业价值。纵观银盛支付、易宝等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多是以产业支付为发展起点,在保证原有行业优势的同时聚焦B端服务深耕行业垂直。
为了满足大中小不同类型商户和企业对支付产品的不同需求,银盛支付在基本的支付服务基础上,根据商户特定需求搭载智慧营销、经营等一系列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帮助商户和企业更快地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更加高效地进行消费者的智能营销和企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
目前,银盛支付业务遍布全国,涵盖房车行业、通讯行业、快消行业、教育行业、零售批发、餐饮行业、跨境电商、保险企业等行业。银盛支付积极拥抱新技术,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深入客户业务和管理场景,围绕客户的需求,有效提升客户的外向营销效率和内向管理效能,充分激活客户的商业价值。
聚焦金融科技,支付机构深度赋能商户
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金融科技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下持续性热点,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重视。
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早已开始了有关金融科技的布局。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市场渐被瓜分完毕的背景下,拓展增值业务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增收渠道之一,金融科技业务受到热捧也就变得可以预见。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显示,彼时已经有84%的支付公司将金融科技作为自身的战略核心,35%的支付公司已经创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同年,麦肯锡也发布报告称金融科技企业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尤其是支付。
易观认为,支付机构将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支付数字化新基建建设与潜能释放,使自身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深入行业,深度赋能商户企业,构筑产业支付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3月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还曾公开表示,金融科技将给支付企业创造新商业模式。邵伏军指出,科技一直为支付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为支付领域带来显著变化,前台更加便捷化,中台更加智能化,后台更加数字化成为趋势。
在分析金融科技为支付产业带来的机遇,邵伏军认为借助金融科技,支付产业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更好地区分用户特征、完成用户画像,更加精细化地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金融科技深层次应用,支付企业在商户端能够深入嵌入企业的供应链、服务链、金融链,在用户端能够深入到消费者决策和交易过程,通过提供更多服务,创造出新商业模式。
易观此次报告中指出,银盛支付作为首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近几年来聚焦金融科技升级,通过“支付+科技”持续深度赋能商户,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为商户和企业提供深度的产品和服务赋能。
据悉,银盛支付自成立以来,已打造囊括全场景支付、多维度管理、金融服务、精准营销四大方面的全方位支付产品和增值服务。近几年来,更是聚焦金融科技,布局线下场景的同时,构建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深入到客户的场景,为商户和企业提供深度的产品和服务赋能。
易观报告中看到,面向小微商户,银盛支付以支付产品服务为主,推出满足市场的智能支付终端,全方位的满足商户的支付需求,并不断进行迭代升级。而针对企业客户,银盛支付根据企业的规模,结合场景和行业,推出了针对的解决方案服务。以中小企业为例,银盛支付已推出“乐扫精灵”、“立码收”、“银盛E付”、“平台通”等支付解决方案,其中“银盛E付”是针对场景/企业定制开发的综合支付解决方案,聚合主流支付方式,包括人脸支付,提供多样且个性的增值服务,包括各类营销及经营服务。
易观报告也提到,现阶段支付市场价值逻辑从平台生态逻辑转变为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的逻辑。银盛支付针对行业企业用户的行业解决方案,聚焦于行业,以支付科技为核心,提供基于银盛支付生态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目前,重点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了餐饮、保险、零售、教育等行业。
早在一年前,银盛支付就已经将自身定义为“场景金融科技服务商”。在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银盛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重成就透露,银盛将通过金融科技的赋能,服务商业社会,服务中小微企业,做实实在在的金融科技赋能的实践者。
疫情之下,支付机构的挑战与担当
疫情短期内对我国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支付清算业务交易量相应下降,日常客户拓展、商户巡检等涉及线下环节的业务均受到影响。
在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严格防控现实需要,线下经营活动大幅减少,原有的线下获客场景和展业方式均难以展开,对线下支付业务造成严重冲击,支付行业的支付交易规模受到影响,同时还面临线上服务应对短期需中需求的运维压力,跨境支付和刷脸支付业务压力增大,支付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等多重挑战。
受到疫情影响,线下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各行各业纷纷寻求线上化经营转型,短期内刺激了大量的线上化服务集中需求,对支付机构数字化平台和金融科技能力构成了挑战。
疫情也直接影响了部分类型支付业务的开展。以刷脸支付为例,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带上口罩,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使用刷脸支付,刷脸支付终端难以对用户进行精确识别和提供良好的支付体验,刷脸支付的使用和地推受到影响。
在跨境支付业务方面,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相继限制人员流动,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我国跨境电商、出境旅游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跨境支付压力增大。
不过在易观看来,长期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渐复苏,疫情对支付行业的冲击预计将逐步减弱。
易观指出,支付机构可以从五个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渠道服务能力;强化数字化赋能商户;技术融合与升级;寻求新增长点,优化布局;金融科技风控应用。
疫情期间,各个支付机构相继出台多项举措助力政府机构、商户企业和消费者抗击疫情,对恢复生产和消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从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来看,支付行业覆盖C端用户、商户企业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众多行业难以企及的,这使得支付机构在消费券发放、健康码通行等抗疫措施实施中不可或缺。同时,如今支付逐渐成为交易、服务的开始,第三方支付深耕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多年,拥有雄厚的数字化资源与能力,能够有效赋能餐饮、零售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满足疫情期间客户的金融需求。
疫情加深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渗透。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线下商户传统经营模式难以开展,迫使其实现服务供给端的线上化。支付行业顺势而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活服务市场进入数字化红利时代。
支付机构针对疫情期间商户的困难与需求,利用自身科技和数字化能力,推出手续费减免、运营支持、金融服务、数字化服务方案等举措帮助商户复工复产,赋能商户,满足商户数字化转型需求。
线下商家疫情期间经营困难,随行付、银盛支付等机构协同中国银联对小微商户实行云闪付手续费优惠政策,共同开展补贴活动。在产品运营扶持方面,支付宝上线支付完成页面广告流量助力计划,银盛支付旗下乐扫精灵疫情期间免除开户费。
此外,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披露的消息显示,支付宝、财付通、银盛支付、易宝支付、瑞银信、合利宝、度小满、网易宝等十余家支付机构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和反欺诈工作,协助防范和打击那些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支付机构用各自的力量积极投身于防疫抗疫工作之中,切实践行支付为民初心,彰显了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